获WE96-98分推荐,2016马拉狄闪亮登场
结合山东省电力行业实际,力争用3年的时间,基本形成现代电力市场体系。
国家级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和26家省级电力交易中心建成并实现相对独立运作。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完成省间清洁能源消纳36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
从全球来看,确保电力批发市场可以有效竞争是一个难题。事实上,电力市场比其他行业更易受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储电的局限性和对电网拥堵的敏感性。最近,欧洲各国在市场监管执法方面采取了一些新的行动,例如,2015年西班牙的Iberdrola发电公司由于操纵市场被处罚款。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欧盟开始朝着搭建和谐的电力行业结构努力,并开始为建立欧盟范围的内部电力市场打下基础。欧盟能源批发市场完整性和透明度法规(REMIT)为市场监测划定了权限。
睿博能源智库建议欧盟政策制定者应该将两个市场监督功能合并,并由一个独立的、具有充足资源和能力的欧洲监管权力机构负责。欧盟对能源未来的愿景中,包括为新来的市场参与者建立开放的、具有高度竞争性的电力市场,这对于支持大量灵活性资源和实现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目标非常重要。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的电力装机总量16.5亿千瓦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已经达到36.1%,同比提高2%。
另外,让煤电企业头疼的远不只这些。去年12月5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国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并列出了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18%、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15%等十二项约束性目标,而煤电企业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排放大户,这些物质正是形成雾霾的主题,因而这些约束性指标的约束性不言而喻。对无证排污、不按证排污中的超标或超总量排放以及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可依法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责令停业、直至关闭。再就是,越来越紧的环保压力也不可小觑,环境保护对我国的煤电企业影响越来越大。
今年1月5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绿色标识认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电力需求侧管理,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001万吨、207万吨、1580万吨、1574万吨以内,比2015年分别下降10%、10%、15%和15%。进一步加强运营能力建设,降低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力争将平均供电煤耗控制在310克标煤/千瓦时。
凡此种种,环保,犹如给煤电企业布下一张张大网。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煤电项目的环评、排污标准与排污总量、排污许可与排污费、环境信息公开、按日处罚等等条款犹如给煤电企业上了若干道紧箍咒采用构建的预测模型对各省(区、市)电力需求进行预测,2020年全国需电量为7.2万~7.4万亿千瓦时,十三五年均增速4.8%~5.4%。本文采用数量经济模型预测法、电力弹性系数法、人均用电量法和分行业用电量法等多种方法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用电需求将维持中速刚性增长。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用电条件逐步改善,预计居民生活电力弹性系数在1.1~1.2之间。电力需求预测水平是十三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相关发达国家在与我国十三五相似发展阶段普遍伴随着较快的用电增长,在实现人均GDP从8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过程中,年均用电增速在5.3%~13.9%之间,电力弹性系数过低不符合上述国际经验。化工行业整体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十三五期间产能及产量仍将继续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行业用电量仍将维持较快增长。
我国地域辽阔,东中西部各省(区、市)经济发展阶段、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等均差异巨大。考虑到信息产业等耗电第三行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单耗也将有所上升,相应地第三产业电力弹性系数在1.05~1.15之间。
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26.9%提高到2015年的31.4%,提高了4.5个百分点。为更好地支撑十三五电力规划的编制,我中心与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合作,结合十三五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发展、用电增长驱动力转换、相关国家及地区相似发展阶段的历史用电特征分析,对电力需求发展水平进行了深入预测研究。
进入新常态以后,伴随着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深刻转变,我国用电增长的驱动力同步发生转变,高耗能行业用电将不再是驱动全社会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产业升级不断推进,我国第二产业产值单耗总体将呈下降趋势,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第二产业电力弹性系数在0.5~0.55之间。第二产业用电是全社会用电的主体,其增长速度决定了全社会用电增速的大趋势。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未来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建材行业仍存在区域性产能过剩,预测十三五期间将是该行业整合升级的重要时期,用电总体可实现微增长。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用电特征出现重要变化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经济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高速。
伴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新常态下我国用电特征在十二五后两年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而以高端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用电将普遍驱动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用电增长。
综合考虑固定资产投资和科技创新的共同影响,预测十三五期间非高耗能二产用电年均增速在3.5%~5.5%之间。(作者单位:国家电力规划研究中心)。
在过去15年的重化工业化时期,我国高耗能行业用电年均增长11.2%,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1.1个百分点。综合上述分析,预计十三五期间全社会电力弹性系数在0.65~0.71之间,2020年全社会需电量预测为7.0万~7.3万亿千瓦时,十三五年均增速4.2%~5.0%。
综合上述分析预测,十三五期间高耗能行业用电量总体可实现微增长,十三五用电增速在0.5%~1.8%之间。但目前我国人均用电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未来我国用电需求仍有较大发展潜力,过低的用电增速判断不符合相关国家及地区的历史用电发展经验。其中高耗能行业用电比重超过30%,占二产用电比重超过40%,高于第三产业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之和。(二)高端制造业用电、第三产业用电及居民生活用电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用电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随着高端制造业、现代信息技术及其服务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以及工业向服务业的逐步渗透,以高端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用电、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用电将成为拉动我国用电需求增长的新动力。
高耗能行业用电的快速发展是拉动我国全社会用电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十二五期间,受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动力转换等影响,全国用电需求从过去的两位数高速增长进入到中速增长阶段,用电增速由2011年的12.0%下降到2015年的0.5%。
(三)分行业用电量法预测目前,钢铁行业整体产能过剩,预计十三五期间将是该行业消化过剩产能、整合优质产能的阶段,行业需求将逐步放缓。在新动能的驱动下,全国及各省(区、市)用电结构在十三五期间将发生显著变化。
我国现阶段已基本完成重化工业化,正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未来我国用电难以再出现类似十五十一五时期的两位数高速增长。综合采用电力弹性系数法、人均用电量法、分行业用电量法和数量经济模型预测法等多种方法进行预测分析,充分考虑我国历史用电结构特点及各省(区、市)的经济发展差异,为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电力电量需求,202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按照6.8万~7.2万亿千瓦时考虑是合适的,十三五年均增速为3.6~4.8%。
新型城镇化驱动下的居民生活用电将是陕西、宁夏、青海等大部分西部省份未来用电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随着经济转型效果显现,2016年全国用电增速开始回弹。从国内经济形势和下游产业链对有色金属的需求情况来看,预测未来有色金属消费量增长幅度将略有下滑。参考相关国家及地区相似发展阶段的历史用电情况,十三五期间我国用电需求仍将维持中速增长。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随着拉动电力需求增长新旧动能的转换,预计我国电力弹性系数将小于1。结果表明: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用电将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等东部省份未来用电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模型研究充分考虑了新常态下各省(区、市)经济转型的特点,重点梳理了影响各省份用电的主要经济要素,主要包括投资总额、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经济开放度、人口等7个方面近20个经济因素。结合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四大高耗能行业的产能、产量及需求预测研究,预计十三五期间高耗能行业用电总体可实现微增长。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预测十三五期间居民生活用电年均增速在7.3%~8.3%之间。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